新闻



前 言

奥莉加·佐多娃(俄罗斯)

作者简介:奥莉加·佐多娃(女),艺术评论家。艺术学副博士,俄罗斯国立远东联邦大学副教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美术家协会成员,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嘉兰德画廊这次的展览,不同于以往,采用了新形式:首次加入了私人艺术收藏作品。展览名称“1917以后”,指出了作品时间跨度之大:从上世纪20年代,极具传奇色彩的俄罗斯先锋艺术时期,一直到90年代,苏联艺术作为历史现象和事物的客观存在。

要了解展出的作品,我们先要了解私人收藏的作用。相较博物馆收藏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一个有文化修养并热衷于此的收藏家,能够用这种热情改变个人命运,同时可以作为大型公共事业,即向广大观众展示艺术藏品。私人收藏构筑了世界最出色展览馆的基石。在这样的情况下,展览“1917以后”基于同样的原因形成。

中国对于俄罗斯艺术的兴趣众所周知:画廊和展览馆有意愿与画家和俄罗斯各级美协合作,共同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的展览。这种合作关系取决于参与当今艺术进程的画家们。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已经离世的艺术大师的作品,画廊并不总是能够负担得起,他们的创作甚至可以定义时代。还有一个首要原因在于当前的文献资料——对苏联艺术史缺乏整体性了解,因此对画家的选择和对中意藏品的挑选缺乏专业性。

在这次展览中,嘉兰德画廊扮演了整体收藏的艺术顾问角色,展览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反映了苏联艺术的不断发展。

第一部分“苏联现代主义”吸纳了20世纪2030年代的作品,副标题“莫斯科高等艺术和技术工作室与莫斯科架上绘画艺术家协会”可以解读为收藏偏好和确定思想定位。在苏联艺术史上,这十年,艺术被当作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和巩固社会主义社会的工具。这次展出的画家——C·尼克里金、M·阿克塞尔罗德、I·尼古拉耶夫采夫、D·施泰因贝格的作品都是在这十年间完成的,这种创作可以把它看作是时代风格的探索。莫斯科高等艺术和技术工作室创立于1920年,是在斯特罗加诺夫艺术工业学校和莫斯科绘画、建筑、雕塑艺术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莫斯科高等艺术教育机构,并在1927年更名为莫斯科高等艺术和技术学院,与莫斯科架上绘画艺术家协会在构建整个建筑和造型艺术面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影响不仅是在20世纪2030年代,甚至在更晚的时期。上述画家和这些机构有着直接关系,从事教育和教学活动,形成理论概念,并组织展览。

在没有深入并详细阐述各个机构的情况下,我们要说的是,他们的基本原则:创新,实验,以及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与之相关的是对欧洲艺术的良好认知和苏联国内青年画家的崛起。这些原则的出现比较晚,对前卫艺术的探索,已经被另一时代特征所替换。这些体现在A·特施勒、A·拉巴斯、G·尼斯基晚期的作品中,这些作品将在本次展览中呈现。

在第二部分“现实主义的回归”中,苏联艺术发展路线持续存在,不仅指出了当时的主要风格——现实的反映生活和事件(这一原则在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艺术中被确认,并达到了空前繁荣),而且国家主导艺术院校列宁格勒列宾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的作用还在加大。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学院院长C·米哈伊洛夫斯基认为这所高等教育机构在艺术教育中可以被看作是保留了数百年传统的唯一一座艺术堡垒,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创作大型主题性绘画的艺术家。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苏联艺术发展再一次回到了主干线。

参展的画家I·勃罗茨基、B·约干松、V·奥列什尼科夫均在列宾美术学院任教,并为艺术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未来的十年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毕业生。他们不仅是在教育和研究领域(这些艺术家,苏联艺术科学院院士,还是严谨的理论著作作者,如,B·约干松自1962年起担任《世界国家与民族艺术百科》主编)取得了辉煌成绩:他们的作品被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画廊、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以及其他国家的博物馆收藏,而且他们的创作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水平,鲜明的画家风格和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呈现了多样的体裁和主题性,这使其作品极具辨识度。这次展出的室内抒情作品《冬天的旋律》是名作《在老乌拉尔工厂》和《审问共产党员》的作者B·约干松的作品,着重描绘了冬日的状态和女人演奏的情绪。

第三部分“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艺术发展的新阶段”,这与苏联初期思想潮流有关:渴望精神上的革新,寻求艺术生活上的改变,探索艺术语言的强烈画面感。正是这十年,诞生了苏联艺术著名的“严肃风格”,这次展出的G·尼斯基的作品最能体现这一风格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其他艺术家如V·扎戈涅克、A·梅尔尼科夫、V·西多罗夫、A·列维金、K·舍别科、I·瓦里切夫、A·兹纳克、V·波捷欣、A·兹维列夫、IU·索斯特等凭借杰出的作品展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并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各地——波罗的海、西伯利亚及远东的风光。

他们的作品主要围绕着卫国战争、家乡、祖国,建设和平时期的生活,以及偏远的山村和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民,并不断寻找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在这十年间很难从风格上去定义:除了强调形式感及突出色彩表达的“严肃风格”外,艺术家在传承俄罗斯经典绘画的同时,又不断进行印象派的探索。六十年代的一辈杰出画家被看作艺术知识分子,带动了以后的整个艺术发展:这一辈画家的整体艺术和道德水平都非常高。

第四部分“20世纪70年代,反规范艺术”。这部分作品反映了艺术家追求个性表达,渴望创作自由,表现了在意识形态压力下的反抗情绪。这部分参展画家包括:A·兹维列夫、M·舍米亚金、V·涅穆欣、E·米赫诺夫-沃伊坚科、B·斯维什尼科夫等人。今天这些画家的作品已经广为人知,因其在苏联时期无法公开展示,故被定义为非官方艺术。恰恰是这种艺术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呈现出了无限的广度,作品充满哲学内涵,用怪诞、隐喻和讽刺的手法描绘了苏联现实生活。这些作品的形而上学部分使其剥离了具体现实,哪怕在不同的体制下这些现实被充分解读,转变为事物的本质。这部分的一系列收藏完整而现代,正是非官方艺术,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非正式青年创作团体使俄罗斯艺术逐步过渡到了21世纪。

(韩双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