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鲍里斯·约干松 (1893- 1973)


1943  苏联人民艺术家

1947  苏联艺术科学院院士

1958 -1962  苏联艺术科学院主席


两次获得斯大林一级奖金,俄罗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师从于阿布拉姆·阿尔希波夫、希尔盖·马柳京、康斯坦丁·科罗温。先后任教于列宾美术学院和苏里科夫美术学院。


评论家提到他的名字,一定会谈到大型主题画,没有B.约干松的作品无法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术语。伟大的画家对艺术的感知很早就开始了。已经成为众人所知的大师鲍里斯·约干松回忆,还是在小时候,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用他的话讲就像是教堂和它的信徒。决定成为画家后,他考入了P.克林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1918年毕业后B.约干松走上了独立,鲜活的职业艺术家道路,恰逢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在B.约干松的作品中有生活真理,有真实人物形象,有英雄正义,世界重建的赞歌。


B.约干松最著名作品《1919年火车站枢纽》,《苏联法庭》,《去工农速成中学的途中》,《审讯共产党员》,《在老乌拉尔工厂》,《V.I.列宁在第三次共青团代表大会的演讲》,《俄罗斯青年为幸福青年投票!》,这些作品创作于上世纪20-50年代。B.约干松和车间同事在回忆录中描述了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画家的创作手法。其手法包括大量的写生稿,素描稿,能够把影像直接描绘到自然里。除此之外,约干松是一个有着非凡色彩能力的画家(关于绘画手法在他的《绘画技巧,1925年》一书中有提到。)他的老师之一K.科罗温,在俄罗斯艺术史中是以色彩能力著称的天才艺术家,也是深受约干松爱戴的老师。绘画大师B.约干松的大幅主题性作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静物和具有惊人心理特征的肖像体现了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多面的才华。


此次展出的《普希金面具》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作品有着惊人的情绪和色彩质感。感受创作氛围,特有的精神世界是它的灵感之源,特别的光笼罩着插满画刷的花瓶,彩色台布上的书籍,沉默的面具,象征着诗人永远的离开。静物色调独特:细小的色差,色彩的反射,传递了描绘对象的物质性,谱写了一曲丰富的色彩交响。


作品《冬天的旋律》是B.约干松第二任妻子妮娜·亚历山大罗夫娜·约干松的肖像。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画家对于大幅主题画和室内作品有着同样的强大的处理能力。这是一幅心理画像。正因如此,专业人士们常常把B.约干松看做抒情诗人。他创作了一系列家庭肖像,孩子们的肖像,有的用铅笔描绘,有的用油彩呈现。肖像的名称没有人物的直接信息。《冬天的旋律》,是情绪,是客厅里弥漫着的家的氛围。

冬日的阳光,从窗口倾泻而下,笼罩着她的身体。画家诉诸于色彩结构的对比—窗外是深沉明快的下雪天,冲破了室内空间蓝调子。从肖像可以看出19世纪末俄罗斯的绘画传统,色彩,以及细腻的情绪,突显了画家卓越的天赋和才能。